王轻鸿,男,1967年4月生,湖北荆门人,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1985年荆门师范学校毕业留校任教,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,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。2007年调入bat365在线平台官网,现任人文社科处处长。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研究,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《文学概论》、《编辑学概论》、《文学与人生》等课程。
发表主要论文:
1.《信息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》,《文学评论》2011年第3期;
2.《非虚构与信息时代的文化逻辑》,《文艺研究》2016年第6期;
3.《吟诵:民族化的艺术审美方式》,《文艺研究》1997年第1期;
4.《抒情诗的原始思维方式》,《文艺研究》1995年第5期;
5.《仪式》,《外国文学》2015年第6期;
6.《虚构》,《外国文学》2013年第3期;
7.《文学终结论》,《外国文学》2011年第5期;
8.《走向融合创新的文论阐释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1年第6期;
9.《信息科学视域与“文学性”观念转型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09年第9期;
10.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05年第2期;
11.《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》,《思想战线》2003年第2期;
12.《为有源头活“水”来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2005年第5期;
13.《民族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2007年第4期;
14.《乡土中国形象的现代性形象》,《南方文坛》2006年第5期;
15.《孔子诗学的人类学范式》,《孔子研究》2008年第4期;
16.《关于文艺学转型论的解析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07年第3期;
17.《论乡土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》,《宁夏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6期;
18.《刘勰“原道”说与荣格“原型”说比较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1期;
19.《汉语的文化特征与原型的诗性存在》,《学术论坛》2004年第5期;
20.《文学人类学的当代转型》,《社会科学》2003年第10期;
21.《论形而上审美性地位的重新确立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2003年第10期;
22.《21世纪原型批评的结合部与增长点》,《学海》2002年第4期;
23.《回归中的现代性追求》,《文艺评论》2001年第5期;
24.《“浪漫”之再生》,《文艺评论》1999年第3期;
25.《关于散文诗性特征探讨的反思》,《江海学刊》2005年第5期;
26.《如何看待“虚构”》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1年第12期。
出版专著:
1.《汉语语境中的原型阐释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5年出版;
2.《信息科学视域与文学研究转型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4年出版。
主持项目:
1. 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:“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”(17WXA001);
2. 主持完成2010年浙江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“信息科学的兴起与文学研究的转型”(10CGZW10YB)。
电子邮箱:wqh@hdu.edu.cn